Tuesday, May 7, 2024
   
Register
 English (United States)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History of Acupuncture in China

Minimize
 

針灸治療原則 
        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其臨床證候表現雖然錯綜複雜,但究其原因則不外乎臟腑、經絡功能失調。所以針灸治病是以臟腑學說、經絡學說等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的。
        針 灸是“從外治內”的一種治療方法。它是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手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在臨床上運用“四診”診察病情,按陰陽、表里、寒 熱、虛實進行“八網”辨證,將臨床上各種不同證候進行分析歸納,以明確疾病的病因病機,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于哪一經脈,哪一臟 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那一類型,以作出診斷。然後根據辨證,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依方施術,並決定宜針宜灸,或針灸並用,當補當瀉,或補兼 施,以通其經脈,調其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針 灸治病時,必須根據中醫基本理論。針灸治療疾病的原則,是根據疾病發展變化的性質決定的。古人運用針刺與艾灸的原則是很明確的。如《靈樞‧經脈》篇說:“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又《靈樞‧九針十二原》篇中說:“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菀陳則除 之,邪盛虛之。”這些治療原則,都是前人的驗總結,對于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般地說,實證、熱證、經絡有瘀阻者,治宜用瀉法,或點刺出血的手法,以泄除邪熱;虛證、寒證,中氣下陷者,治宜用補法、灸法,以溫陽提氣;對寒熱虛實不明顯者,治用平補平瀉的手法。

         二. 近部取穴:這是根據一切腧穴都能治療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鄰近的病症這一普遍規律提出的。臨床上根據這個特點,在病變的局部或鄰近,選取有關的腧穴治療,稱為近部取穴。

         三. 對症取穴:亦名隨症取穴,是針對病候的症狀,選取對這些病候有顯著療效的腧穴進行施治的一種取穴方法,因此又叫經驗取穴。